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不仅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而且为2021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经历疫情“大考”的特殊年份。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决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摆脱贫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历史性衔接的一年。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理解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回顾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挑战。纵观2020年中国经济的时间轴,“更好地重启复苏”无疑是今年的关键词。中国经济由负转正,走出阴霾,重获生机。经济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6.8%下降到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3.2%和4.9%。这种先抑后升的“微笑曲线”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潜力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常”奇迹的背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积极实施的一系列“及时雨”帮扶企业救助政策,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的帮扶,坚持对外开放和内外一体化。
把握当前形势,珍惜稳定稳定的“打好基础”。无论是在劳动力、消费、工业、金融、创新和物流领域,还是在商品服务和市场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保持发展优势和潜力,就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总结和继承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经验和做法,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个保证”任务,坚持减负、稳定就业、保障市场主体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上下功夫,做到政策精准、协调。同时,要不断加强“政策工具箱”的储备,在创新宏观政策执行方式上用好改革方法,使好的政策和机制深入基层、惠及群众。
着眼未来,激发破浪“大潜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仍处于正常状态,但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松懈。面向未来,要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提前预测潜在风险,充分利用我国优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度。要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扩大内需战略的基点,注重需求侧改革,深入挖掘、不断激发和提升内需潜力。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培育内在力量,对外开放,整合内外部因素,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谢星海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仁寿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