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历来重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基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论述,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做好“十四五”期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如何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让乡村振兴在广大农村开花结果,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突出党建领航掌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实践证明,离开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治理不仅容易走偏方向、误入歧途,还会因为缺乏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难以把其他主体的作用有效地凝聚起来,因此要突出党建领航掌舵,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才能切实全面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举,建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充实基层,服务基层,为构建基层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贡献力量。要持续发挥下派干部、大学生村官、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树立良好乡风,引领村民见贤思齐、发奋进取,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三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因此不能让好的的政策总是停留在文件里,只出现在专家的讲述中,各级有关部门要为政策保驾护航,让好政策落实到基层一线,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有关部门人员必须走进乡间田野,与群众的意愿、需求“零距离”对接,倾听农民需求,让政策切实有效,发挥政策“1+1>2”的协同效应,避免不同部门不同政策出现“打架”的情况,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美丽农村绽新颜,让乡村振兴显成效。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领会好、领会透,要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让农业真正强起来、农村真正美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江鸣涛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蔡宅村党总支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