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推进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解决群众现实需要。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年5月,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应运而生,为百姓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这部7编、1260条、超10万字的《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保护民事权利这一主线,切实做到“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法宝”。胎儿是否有继承权?如何界定“人肉搜索”?见义勇为者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小区电梯间的广告,收入归谁所有?公证遗嘱是否效力优先?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民法典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
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夯实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优化政务服务的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使尊崇制度的理念深入人心,以上率下,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补齐短板,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立法,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领导干部须利用好“法宝”,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昐,建设群众满意的法治政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贡献。(陈娟 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西岗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