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习近平在宁德》这本采访实录后,我深有感触。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的不到两年里,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宁德的优势与不足,创新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积极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真正为闽东人民谋幸福。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情怀,以人民为中心。
在宁德开展工作期间,习总书记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聆听民意,为民办实事,努力实现宁德的“三个目标”。今年是宁德撤地建市20周年,在这期间,宁德不断发展,有了宁德时代、上汽集团、青拓集团、中铜东南铜业等龙头企业,构筑起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格局。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工作中,利用宁德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解决发展落差,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创新为导向。
习总书记眼光长远,发展思路清晰,具有大局观念和创新观念。他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在脱贫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同时,他以辩证的思维提出应当因地制宜,各地区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优势等因素相结合进行发展。习总书记还提出扶贫先扶志,先解决思想上的贫困问题,淡化“贫困意识”。去年八月份,习总书记在给下党乡亲们回信中写到,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实干为基础。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制度,即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这一制度,一到宁德就下基层调研,把下辖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还到温州进行考察,学习借鉴邻省优秀的经验,寻求适合宁德的发展之路。
在这本实录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习总书记曾经三进下党深入调研:一进顶着烈日,二进冒着大雨,三进带着情怀。他深入百姓,了解民情,对下党乡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真正做到了抓落实,后续不断跟进工作,一直牵挂着当地百姓,下党也成为了习总书记“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如今,下党乡已实现脱贫,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了公路,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还发展了“下乡的味道”品牌,借助电商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业,如硒锌水果、高山茶、金丝扣等等。当地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践行初心和使命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发光发热。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从实录中获得启示,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应当扛起肩上的重任,坚守时代的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诗意,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坚定。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做一名新时代的追梦人!(范思婕 福建省寿宁县犀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