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梅坝村因工业发展需要进行了整村搬迁,在搬迁前,位置比较偏僻。一次偶然机会,笔者听闻梅坝村住着九个不同姓氏的村民,惊诧不已,便随村书记,拜访了村里的几位老者。一番言语中感慨:云深不知处,结庐在人境,伴邻于左右,阖世而安康。
“以前还没有搬迁时,村子比较偏僻,出入不大方便,我们也自给自足,谁家要建房子,大家一起帮着拌土、垒墙;农忙时,相互帮忙,互相换工,都是不用钱的。”老书记张松明喝了一口茶,开始娓娓道来。
“以前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设施跟不上,没水没电,我们九姓人就一起自筹资金、主动出工拉电线;孩子要出去读书,山路不好走,我们就一起挖山开路,遇到溪流,就伐木搭桥,大家都很有劲,不嫌累。”
“那时我们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养一头母猪,谁家没空,我们都会帮着喂养,那时候我们梅坝村的母猪可是出了名的好卖!”老支委罗春华一脸自豪地说。
“不仅母猪,还有种烟、种状元豆、管理竹山,我们村都是出了名的,隔壁县都特地来我们这买!”老书记说道。
在老者们自豪的言语中,我仿佛看见了农忙烤烟时大家相互帮忙的情景,有的帮忙整畦打坑,有的帮忙下肥备栽;又仿佛碰见了上山打野归来的一群小伙子们商量着晚上上谁家“打平伙”行酒令;还仿佛听见了乡亲们齐聚在隔壁婶子家里办喜事时的连连道喜祝贺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如同旧时读过的《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2007年,因工业发展需要,梅坝村村民整体搬迁至坪埔村安置,村民由“农业户”逐步转变为“居民户”,原梅坝村的一山一水由此华丽转身为现代化的蛟洋工业园区。村民们辗转在坪埔安置小区建立了新村部、新家园,内设农村书屋、计生服务点、老年活动室,新村内有公园、草坪、路灯、超市,面貌焕然一新。
“老支委,要不您带我们去看看以前的老村庄,去看看那木桥还在不在?”,老支书欣然应允,一行人驱车来到以前的梅坝村,也就是现在的蛟洋工业区。走到瓮福紫金公司大门口,老支委指着说,“这里以前是张彭岗,有姓张、姓彭,还有姓傅的住在这,以前张家人嫁女儿,彭、傅两家人也会一起去帮忙办喜事,跟自家嫁女儿一样。”一根烟的功夫又来到紫金铜业公司门口,“这里以前是马赖磜,从这里搬出去了48户人,大家也都很团结,搬迁得很顺利。”
高处望去,旧时的梅坝村变成了现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机声隆隆、蒸汽腾空,一片壮观,是时代的发展,也是蛟洋的发展,更有梅坝乡亲们的自豪!因为他们,蛟洋开启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
梅坝村变了,旧时的房屋已不在,幼时嬉戏的田野已覆盖,村口乘凉的板凳已推翻,整个村子都已搬迁。
不,梅坝村没有变!”九姓人”人心依旧,依旧谁家有红白喜事,相互帮忙;依旧是外出时,请邻里帮忙照顾老人一声托付;依旧是篝火一起,一碟小菜,划拳言欢。而今,灯火更明了,生活更好了,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
梅坝村没变,人依旧,心依旧,还是那样的热情,还是那样的团结。(龙岩市上杭县蛟洋镇人民政府 王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