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位基层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感触颇深。
严格执法,法律权威在于实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普片存在,部分执法者的选择性执法,让很多摇摆观望群众也选择违法,这就是执法不到位的后果,造成了更多的违法。到最后执法者往往要花费百倍千倍的代价去填补执法不严造成的后果。经常发生在身边的就是违建,第一户违建的产生,如果没有被执法者重视,很快就会产生一整片的违建,等到违建已经蔚然成风,执法者不能假装看不见的情况下,再想去整治,所遇到的阻力就可见一斑了。并且法律的权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不仅是执法成本的增加,也增加了群众利益的损失,并且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冲突。严格执法不仅仅是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更可以让群众在执法行为中切实地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少数干部缺乏法制观念,身在其位,却不能依法行政,与此同时,少数群众缺乏法制意识,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寄希望于上访、闹事来达到目的。这些都是我们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已尤为重要。通过执法机关去纠正违法行为本就是个被动的过程,让法律深入人心,让违法行为遏制在发生之前,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才能能社会安定和谐。我国虽然一直坚守全民普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过去单一的普法方式已经一定程度的脱离了当下社会治理和执法实践。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的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用生动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宣传,增加公众对法律的兴趣。现在很多司法部门也顺应时代注册了抖音账号,利用时下这流行的平台,拍摄一些风趣又据普法意义的段子,寓教于乐的宣传法律知识。博群众一笑的同时,也起到了深刻的普法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严格执法,法律权威在于实施;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依靠人民维护与实践。两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后厂社区党群工作者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