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农业,关键在于发展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发展经济和产业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适合种什么,合适做什么,他们更有发言权,也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挖掘乡土人才要从不同类型中科学深挖和甄选,建立分类人才信息库。同时要厚植家乡情怀,把建设家乡的社会职责挑在肩头,把发展家乡作为一种奉献和情感寄托。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尊敬和尊重才能让乡土人才凝聚起来。
乡土人才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普遍不高,技能水平也有待提升。培育乡土人才要坚持科学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看准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既要“十全大补”也要“靶向给药”,既要“常态化”也要“长效化”。要在培育中不断补齐乡土人才自身短板,着力培育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才能让乡土人才活起来。
当前,部分乡村受打工潮影响,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要想留住他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机制。要重点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发展成为党员,甚至列为村干部后备人选,积极为村干部队伍的更新提供后备人才保障。在优惠政策方面,要给予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激励下,乡土人才才能甩得开膀子,迈得开步子。同时要开展好优选先进代表,树立先进典型,做好荣誉表彰等激励方式,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爱才惜才环境,从而提升归属感和荣誉感,真正让乡土人才香起来。(贵州省剑河县委组织部 王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