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展示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基层干部要凝聚“四心”,搭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强信心,深化改革促振兴。持续发力抓改革,释放红利促振兴。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应该探索特色农业,在扎实发展自有特色产业的同时,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三生融合”理念,通过“三生融合”实现生产好、生活美、生态优的多元化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科学流转和集中零散土地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筑同心,绿色发展稳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长远且系统的工程,也是建设“美丽乡村”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践行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兴盛场景。基层必须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治理体制坚持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之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污染物减排、清洁生产审核,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乡村自然生态承载力。
持恒心,文化事业展形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农村应该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可以通过设立“善行榜”、“道德讲堂”等,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把新文化表现形式推广到乡村,使乡村文化更加精彩,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坚持建、管、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村服务阵地服务效力。
暖人心,改善民生同富裕。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农村应该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改善民生与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向,从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体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着手,拓展农村公共服务功能,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镇铁炉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