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凤阳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山区实际,以“协会+合作社+农户”为基础构架,充分发挥合作社党支部作用,整合三方力量,推动以生态葡萄产业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并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建设,有效破解了农产品分散生产、销售不畅、可持续性差的困境。
一、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把准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县农业农村局与镇党委牵头成立葡萄协会并设立了产业园区党委和党群共建服务活动中心,吸纳新成立合作社党组织7个,龙头企业党支部2个,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紧密联合体,辐射葡萄协会、瑞隆公司、秾焱公司等31家组织、企业及周边党员群众近5000人。引导26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直接对接,发挥党员示范户作用,采用党员“一对多”帮扶模式,一个党员解决多户贫困户葡萄种植相关问题,成功搭建了“协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使葡萄平均亩产达1250公斤的最佳产量,亩产值增加千元以上,带动农户户均收入7.8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收入2.8万元。比如,祥瑞葡萄种植合作社依托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立“协会+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创业基地,解决贫困户资金、技术、销售等相关问题,并通过品牌宣传,拓展市场,解决贫困户葡萄销售的后顾之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456人实现脱贫
二、坚持共建共兴、做优做强,共创产业联盟平台。
围绕葡萄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通过“党建+产业”发展思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上,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员的“红色引擎”作用,把农户与各类产业形式联结起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以寿宁县祥瑞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龙头,以祥瑞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葡萄专业合作社及时成立党支部,鼓励暂不具备条件的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联建、托管等方式建立党支部,组建寿宁县葡萄产业党建联盟,着力构建“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联助、效益共荣、整体提升”的葡萄产业党建工作格局,促进葡萄产业“五化”发展,努力实现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广大社员经济效益最大化。以祥瑞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积极搭建“下乡的味道”、电商、微信、现场采摘体验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对成员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同等条件下实现亩产增收经济效益达10%以上。
三、坚持群众主体、政策扶持,优化产业结构路径。
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以“订单农业”等方式开展规模经营,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由合作社党支部动员群众,采取订单收购、最低价保护收购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入股方式,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助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如,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源盛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直接或者通过合作社党支部自愿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并通过邀请农技专家授课、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开展种植技术推广等活动,全镇果农人人都掌握了一套先进的葡萄种植栽培集成技术。凭借着绿色优质的凤阳葡萄,全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当地果农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1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幸福。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解决了过去将抓党建和抓发展割裂开来的问题,将党组织和群众拧在了一起,艰苦创业、发展产业、共同致富,群众的收入增加了,党支部的精气神改变了,党支部威信增强了。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有了底气,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理,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夯实。(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凤阳镇党委书记 韦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