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层级;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没有一支好的基层队伍,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乡镇干部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提升自身能力,适应乡村振兴大势。有的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埋头工作,政治上徘徊不前,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有的干部工作方法老套,经验主义者;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感,做事随心所欲,这些注定要被淘汰。为此提高基层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加快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基层干部亟需提高七种能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能力。基层干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要加强理念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研读新政策,关注时政,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基层干部就要多到村组、到一线走一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培养刻苦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注重理论学习,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基层干部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战略眼光,增强自己的胆识与魄力,遇事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法和路子,从容应对;四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基层干部不仅要热心于工作,还需加强培养创新意识,既尊重规律又有创新,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五是马上就办,提高抓落实能力。基层干部对任何一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远离形式主义,做到稳扎稳打、落地见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力过硬的的队伍,整个执政骨干队伍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才能实现基层的大发展。(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人民政府 罗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