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全国各地组织了多样的主题宣传,引导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劳动就业更好的带动群众增收,走出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乡村振兴。
科技下乡,产业发展“导师”。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让产业助力脱贫。如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团体,科学的指导他们种起了土豆,让“小土豆”成了“香饽饽”。让山海合作在威宁呈现了“大产业”的发展。
网络直播,产品销售“导师”。近年来,网络直播成了热门行业,更多的产品让大家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乡村“特色”也不甘其后的展示在大家面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为多渠道的解决好扶贫产品销售问题,贫困户学起了“薇娅”,当起了“主持人”“推销员”,跟上了时代热潮,成为产品“代言人”。
政策鼓励,扶贫就业“导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全国各地的政策推动下,做好“中介”服务,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做好政策宣传,鼓励企业招收贫困人口,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如“就业扶贫车间”模式的推广,更好的巩固脱贫成效。(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林墩村党群工作者 葛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