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从政府到企业、到群众,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产业稳住脱贫成果、产业振兴乡村的路子,各类扶贫产业在各地区落地生根。产业扶贫是撬动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
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才能精准施策。曾几何时,产业扶贫成了各省的代名词。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领导干部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思路,在产业扶贫上精准施策,切实做到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实现产业扶贫致富群众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紧密联结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产业扶贫要带动引领才能实现共赢。一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带”就表明,做什么事情需要一个带头的人。那么产业的发展,就更需要带领人带动群众来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是需要发挥党支部的“主角”作用,让他们主动担当,这就需要他们带贫致富的能力,才能增强党支部战胜贫困的能力,深入推动产业扶贫,让脱贫致富更有底气。为全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紧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让挂片的驻村领导干部带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通过督战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发现在扶贫致富中党支部还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要持续发力才能摆脱贫困。在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措施中,坚持扶贫先“扶志”,强化舆论宣传、正面鼓舞,激发群众的活力和干劲,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观。推行精准的“扶技”能力,以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为目标,千方百计强技能、抓就业、保稳定,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还有产业扶贫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因此需要持续发力,才能更好的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此外,除了发展主导产业,更要围绕贫困弱势群体,除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外,大力发展适合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从事的贫困群众产业,让产业扶贫“扶”出群众的致富路。(杨亚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