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国之重器--人才

2020-10-09 09:53:50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我省今年针对人才发布的两个《办法》(《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足以说明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乃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心稳定,需一个“重器”--人才。

人才乃国家之根本,亦国家强盛之关键。想必诸位听过一个故事:齐国小白.上位后称齐桓公,正当苦恼治国之时,鲍叔牙向他推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目光长远,重用贤才管仲,立他为宰相,后齐国国力强盛。因管仲,齐国得以发展,不得不佩服齐桓公的广博心胸,乃海纳百川,亦容星辰大海,正是这种广阔胸怀,而得国之重器--人才管仲,造就了齐国。

人才乃国家之光荣,亦国际地位之关键。一个国家取得胜誉,可不是靠人才吗?《诗经》 有言:“鉴往知来。”中国废除了历年来所有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的封建制度,重视并爱惜人才,正因如此,国家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国之重器”:“两弹一勋”邓稼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被人称"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钱伟长....,他们的背后,是少不了国家和国家领导者的支持。

人才不可明哲保身,亦国家发展之关键。“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是衡量人才重量标准之一,与其说看中贤人现在的成就,不如说更重视他们未来的所作所为仍能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呢?“国之重器”必须耐得住时间的沉淀,不惧险境,奋然向前。如钱学森,他一心为国,放弃美国提供的优越条件,却中了美国的计,被关入狱,饱受磨难,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依旧初心不改,最后回国深造,当上“国之重器”。

作为新时代“长征青年”的我们,得耐得住时间之考验,更得以真理为本,低调行事,谦虚正直,以修身为本,行走于“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道路上,内外兼修,避免思维惯性,方得风清器正。如此,才得以肩担“国之重器”的责任。(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范墩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杨子豪)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