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众必定为此言而自信,必将以在疫情防控中铸就生命通道的“国之脊梁”而自豪,民族精神必将以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持久旺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同期,电影《八佰》的热映,反映出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死守孤楼与日寇力战四昼夜的场景,峥嵘岁月的壮烈再次成为民族精神不朽的印证。古往今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血与火的洗礼,到生与死的考验,从天灾造成的地震到自然引发的疫情,一幅幅救死扶伤的震撼画面、一段段火线支部的感人故事,再次明证了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情怀没有变、为民之心的宗旨意识没有变、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中华民族这头雄狮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华夏版图的雄鸡姿态依旧高歌鸣亢。
凝聚,让国之脊梁犹挺。习近平总书记讲,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回顾近9个月的战“疫”历程,一切以挽救生命为重,一切为挽救生命让路,“人民”始终被置于第一位,“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华夏大地再次得到践行。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一批医务工作的先进代表,不仅把救死扶伤作为毕生誓言,其一言一行、所作贡献注定被会被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实属吾辈楷模的广大医护工作者,白衣为甲、党性坚强,是中国人民应当铭记的国之脊梁,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对标见贤思齐、坚守如磐初心的典型标杆。
自豪,让民族精神不朽。讲仁爱、尚和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特质的反映,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激发着全民族抗疫同战线、中华儿女团结齐聚心的无穷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反映反响热烈,“中国好人”“最可爱的人”“最勇敢的卫士”等一批冠名词再次深入人心。建党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韧劲和动力如源泉般绵绵不绝,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做到只有挺身而出,才能让群众安全;只有奋不顾身,才能让群众安心,要用实际行动,树牢执政为民的理念,要用一腔热血,践行为民宗旨,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贯穿务实担当、风险有为始终,用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为民奋进的情怀正三观、亮航路。
时势造英雄,任何时期的中国都不乏英雄的产出,然而这些英雄的问世,必然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所铸就的。纵观历史上的任何节点,每当中华民族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关键时期,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56个民族总能拧成一股绳,党员群众、医生教师、警察律师各行业各领域总能聚起一股劲,发挥所长、各献所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血肉之躯、凡人之力始终能做出困难时期豁得出去、关键时候冲得上去的英雄壮举,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普通一员的力量,汇聚成延绵不绝、久久为功的英雄大势。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身边不乏英雄身影和典型事迹,除了钟南山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优秀医疗工作者,出征并在近期荣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的青海护理队、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李有宜、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主管护师佘小斌、青海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方也践行了“用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誓言和初心,用仁心仁术守护着华夏这片“人民阵地”。此外,退伍军人、基层民警、乡村医生、大学生志愿者也党和政府的引领下,也积极参与到“防控保卫战”“辖区阵地战”“境外阻击战”中来,党员身影、干部典型、群众热情的组建起的“红色堤坝”和“钢铁长城”终究能够撼动人心,让人热泪满目、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幕幕都促使着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树有为三观,做为民好官,国之脊梁、民族精神引领着“人民力量、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广袤华夏有见证、有践证。(杨明 青海省海西州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