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三思”,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自身实实在在的行动。
思信念,铸牢初心之魂。“饮水思源,不忘来路”,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这次疫情斗争中,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竭尽全力收治感染患者,做好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员工返岗复工复产等等,使得这次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的成果也坚定了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保持了民族自信的底气之源。为此,党员干部要坚信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忠诚党的事业,把“人民至上”的当成永恒价值追求,始终保持炽热的为民情怀,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不断在为民谋福利、谋幸福中,擦亮自己党员的底色。
思岗位,找差距补短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病毒“魔鬼”袭来,迎难而上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80多岁的钟南山、70多岁的张伯礼、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女将军陈薇不惧危险,赶赴“疫”线。他们都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为此,我们要以英雄模范为标杆,主动对照,不断检视自我:自我工作要求方面,是否存在工作标准降低和慵懶懈怠现象;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有没有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和服务意识到不到位情况。针对差距,怎么样去提高工作水平,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为此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好钟南山、张伯礼等英雄模范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学习英雄模范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脚踏实地,一点点积累,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思未来,夯实理想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未来,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的风险与挑战共存,危机与机遇共生,我们还有很多“雪山”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需要征服。如何突破困境、应对危险、向前求生?此时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疫情来临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喊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口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喊出了“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的决心;还有党中央的科学统筹,才有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决心。为此,党员干部要赓续好伟大抗疫精神,来克服未来的一切艰难险阻,同时运用好战疫中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应对未来风险挑战,并夺取胜利,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疫情的重要价值在于反思,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反思自我,并从抗疫精神汲取力量,来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来找准差距补足短板提高素质,来夯实未来理想之路砥砺前行,共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人民政府 陈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