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培养人的工作,是一个重在“树人”的过程。“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思政课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让思政课成为触动心灵的“必修课”。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磨砺不足、锻炼不够,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便更是必不可少。而思政课教学方式就尤为重要,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这需要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虛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育人体系。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政课有了趣味性和生动性,便具有了吸引力,更能引导青少年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思政课必须着眼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的时期,同时也是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青少年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中,“人生第一课”-思政课应给青少年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切实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建立党政齐抓共管、教育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统一思想,做到措施到位,务求实效,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考核之中,扭转唯成绩、唯升学率等评价导向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思政课是指路的明灯,精神的灯塔,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而思政课是端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法宝”,让思政课走心入脑,引领青少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上杭县官庄畲族乡人民政府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