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关于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点赞和热议,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分发有为的精气神。
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增强干部干事底气。风险总是与成功并存,党员干部干事业更不可能事事成功,很多干部因为担心在推进发展的过程犯错误,思想包袱很重,不敢创新也不愿创新,“无过便是功”、“干的越多,错的越多”成了他们的行事准则,这极大阻碍了我们事业的进步。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即“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不让改革“领头羊”成为失误“替罪羊”。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正向激励鞭策作用。在一些单位,一味的将工作压在能干事、善干事的干部身上,纵容懒散干部的情况屡见不鲜,短期内这种办法可以提升单位工作效率,但长此以往会严重破坏单位工作生态,能干事的干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风险,或者诱发不平衡心理,最终导致向懒散看齐。要科学改进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综合分析,把“人情考核”拒之门外。让“愿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部得到褒奖,使懒散干部受到惩戒。从制度层面上为选人用人树立正确导向立明“规矩”、破除“潜规则”。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党中央营造的大环境下,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广大干部也一定要用行动回报期待,用实绩谱写未来。(夏志影 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