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比以往任何之后都更为迫切。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孕育地,大学生的“生产基地”,加强“思政课”教育势在必行,意义非凡。
强化高校思政课教育,应着力创新教学。以开放互动、合作探索等方式扩大教学成果,让“思政课”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助于记忆。班级之间、院系之间加强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同向同行。各教学学科之间串联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语文、历史、政治,直至力学、几何学都可以找到教育契合点,构建“课程思政”系统,协同育人,形成协同效应,办好“思政课”,服务新时代。
强化高校思政课教育,应着力创新宣传教育。利用高校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发布党中央政策、文化等意识形态教育。在校园显目位置,如食堂、教学楼、宿舍楼等位置设置“思政课”宣传教育栏、横幅等,加深教育宣传效果。
强化高校思政课教育,应着力创新评比考核。通过高校举办活动、比赛项目,期间加入“思政课”教育环节,将“思政课”教学成果列入考评项目,从制度上加强落实教育,形成可持续教育发展。
高校教育应当把“思政课”内容贯彻始终,通过创新教学、创新宣传教育、创新评比考核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不断巩固“思政课”教育成果。种“思政课”之树,施“创新之肥”,结“成效之果”。培养爱国学子,巩固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党群 连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