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是温暖的“新年乐章”,也是新一年的“奋进号角”。新的一年,我们要善用“三种笔法”,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锋浓墨,以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举旗定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级,需要协调统筹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如果“神经末梢”不够灵敏,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就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必须充分激活基层组织这个“神经末梢”,经常“强身健体”,达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效果。
侧锋淡墨,以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振兴乡村产业一方面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另一方面也能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更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发展特色产业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方水土有一方资源,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产业,避免“一花独放”,做到“百花齐发”,以“小特产”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偏锋枯墨,以科创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必然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目前仍面临着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业化程度不足、科技支撑度不够等问题。广大基层乡村地区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更多“孵化器”,为更多农业科技人才“搭台唱戏”。广大年轻人才要深入祖国基层“自找苦吃”,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开展自身研究,把自己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村的发展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