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用、培养一直是一道大命题,建设好一支作风过硬、坐下能写、遇事能上的优秀干部队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动力,列明“三张配方”,让干部教育培训这碗汤更加“有滋有味”,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优秀干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注入磅礴奋斗动能。
收集“需求配方”,让干部教育培训方向路径“找到位”。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必须避免“大锅煮”、“一刀切”,而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思路,全面准确掌握不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提供给更加契合干部所需的培训课程。要充分结合干部的“教育背景”、“岗位经历”、“工作实绩”等因素,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定制”,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汇总党员干部的能力短板和知识盲区,紧扣干部入职、提拔、换岗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订单式”培训,帮助干部更好地提升自我、推动工作。
聚焦“兴趣配方”,让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探索“做到位”。“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样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避免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在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沉浸式”的现场教学、讨论式的互动教学等新形势,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加生动鲜活,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学”,“深入基层一线学”,在教学相长中实现进步提升,促进教学从“走、看、听”向“思、悟、行”的转变。要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借助科技力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让参与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实现“随时学”、“多样学”、“自主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厘清“成效配方”,让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强到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是为了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尽职履责,担当作为,用所学知识技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是检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考核机制,一方面,要通过“纸面考核”检验干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地面考核”来掌握干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的实际成效,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解决问题。要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干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训加料”,给予党员干部“试错田”,让干部干事“站得住身”、“稳得住心”,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热情,增强干部“解题能力”,这样才能答好人民“答卷”。(王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