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年初季,恰是年终考评时。年终考核既是检验成效、知事识人的“试金石”,更是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强心剂”。考核贵在科学准确,难在公平公正,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不断优化指标设置、健全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使其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打好刻度”定规矩。年度考核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一些单位受到“和为贵”“老好人”的思想束缚,不愿得罪人,不敢担责任,单纯仅凭年终看“痕迹”、收“材料”、听“套话”就对干部“一锤定音”,最终把年终考核算成了一笔“糊涂账”,背离了考核的初衷和原则,助长“人情交易”“材料为王”的不正之风。各级单位要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绩,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程序逐一落实,做到评分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变通、环节不减少,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切实把干部个人、单位整体的工作实绩评定出来。
“拓宽角度”观局面。同一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考察一个人、一个单位亦如此。若只是“蜻蜓点水”应付差事,“走马观花”做做样子,考核难免陷入“唯材料论英雄”的“材料秀”,沦为“数字游戏”“花式台账”的“秀场”。各级单位要构建考核体系,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考核干部成绩,坚持定量与定性、个性和共性、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既看日常工作“活情况”,又看重大考验中的“硬担当”,全面详实掌握考核对象日常状态和工作绩效。要把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对工作“成绩单”、群众“评价单”、廉洁“清正单”做好评分,绘好干部“自画像”,考准考实“全身像”。
“考出实绩”树导向。“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考核不能“一考了之”,必须坚持真考真用,考用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直接挂钩,切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舞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各级单位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励关爱的重要依据,让“能干人”“老黄牛”有动力,让“老油条”“老板凳”有压力,让“不作为”“慢作为”没市场,切实做到以业绩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要树立鲜明导向,对那些在考核中表现明显较差的干部,做到“德不配位就去位,才不适岗就调岗,状态不佳就换人”,确保考核结果的“高纯度”“原味道”。(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