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万水千山情深意长》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不辞辛劳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着“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于“青山绿水”的乡村间播撒汗水,在“大浪淘沙”的变革中扬帆启航。
心无我,系家国。“无我”是一种态度,更是爱国情怀的一种体现,瑰丽如画的锦绣河山需要千千万万人的“无我”绘成。青藏高原凛冽寒风下,笔直矗立的边防战士,如画上的白杨一样庄严挺立;云贵高原的偏远山村里,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支教老师,犹如“画上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希望。只有以“无我”之姿汲取爱国的“精神养料”,让“爱国”二字刻于心、见于行,才能无惧“狂风暴雨”,真正“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身上扛着的“重担子”,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并为之付出行动,谱写饱含爱国热忱的青春篇章。
心无我,勇攀登。“自古奇人伟士,不屈折于忧患,则不足以其学。”新时代的“弄潮儿”,时刻是奋斗之时,处处是战斗之地,要奋斗就要敢攀登,要攀登就要不断跨越过去的成绩。张定宇院长用渐冻的生命为病人托起希望,即使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在努力拓宽自己和病人生命的宽度;张桂梅院长用自己单薄的臂膀,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美好蓝图,让贫穷的大山孩子也能通过努力昂首挺胸地走出山沟。只有敢啃“硬骨头”,勇闯“荆棘路”,才能真正做到前行“无我”,踏平“荆棘坎坷”。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过五关斩六将”,直面各种风雨挑战,以无畏、无惧的劲头和“无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攀向高峰。
心无我,扬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照亮万物茁壮生长。从青丝到白发,短短三年,吴尊友先生在疫情一线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弹一星”开拓者林俊德院士从确诊“胆管癌晚期”到离世的27天里,身上插满管子仍坚持在电脑前工作,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向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我奉献”自古便是勤劳的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信念。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无我、无私之心,让“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付诸实际,捧着“奉献心”,走好“发展路”,用“无我”的奉献精神谱写为民新篇章。(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