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一项扶贫帮困、凝心聚力的暖心工程,也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一次宝贵机会。真心实意走基层、真情实感问民情、真抓实干解难题,把走访慰问活动看成一次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既要送去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也要带走民忧民困民情,在慰问过程中展现为民姿态、树立公仆形象。同时要传递党的思想,更要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发挥余热的精神和勇气。
来一场关心关爱“及时雨”,走访慰问抓“精度”。通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身边,让老党员们在生活上得到帮扶、精神上受到激励、心坎上感到温暖,能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党员生活困难原因各不相同,在走访慰问前,要摸清党员困难的原因,针对因重病、收入低、意外事故等不同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分门别类做好统计,科学制定慰问方案,确保慰问精准有效;在走访慰问时,要俯下身、弯下腰、沉下心,从走访中真正发现困难党员的问题和需求,要坚决防止形式上、流程上的“一刀切”式的慰问,确保走进困难党员心里、慰问到党员的关键难题上,让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是年轻干部的“指路明灯”。要关心老干部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慰问;要将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传递到老干部的身边,使他们保持和增强先进性;要仔细倾听老干部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他们关注的问题,认真研究他们提出的可操作性建议并积极反馈,增强老干部的参与感。
来一次实事求是“真调研”,走访慰问有“温度”。要“走”到点上,“拉家常”、“交心底”,真正让走访慰问成为党和慰问对象之间情感连接和沟通的“纽带”,在解民忧、纾民困上增添“力度”。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是送去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从而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民情民意的大好机会。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调研开局,把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摸透摸清,在嘘寒问暖、亲切交谈中了解其所困所忧所虑,善于捕捉“小细节”,读懂“小心思”,从其喜怒哀乐中找问题、点头摇头中寻方向。
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解决问题,既要建立问题台账,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范围大小,分层分类进行梳理,对于短期能解决的,要立马就办,及时回复,对于短期不能解决的,要给出时限,细化举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扎扎实实的作风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主动为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余热“搭台子”,为生活困难党员纾难解困“找路子”,通过物质补助、关心问候、思想交流,把党的温暖送到慰问对象家门口、心坎上。
来一堂真材实料“微宣讲”,访慰问需“深度”。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不仅要给慰问对象生活必需品,还要以送书上门、送学上门等方式,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擘画未来、鼓舞人心,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前,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确保讲出水平、讲出深度、讲出党味。要创新宣讲方式,丰富宣讲载体,采用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打造“板凳会”“茶话会”等宣讲模式,变过去“你说、我听”单向“灌输式”宣讲为“我听、我问”双向“互动式”言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入脑入行。聚焦“真心”访,。走访慰问,最关键的是要让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走访慰问贵在走“心”,用一颗“诚心”,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时刻把困难党员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了解情况、积极解决难题,千方百计为党员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待遇,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让老干部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张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