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2023-12-29 14:51:53 | 来源: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以历史主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当凌厉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南京的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86年前的漫漫长夜,金陵城破,30万同胞泣血蒙难。如今,时间的场景已是翻天覆地,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中华儿女,回望这段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心中始终不敢有丝毫遗忘--那是表达“铭记历史”的鲜明态度,更是彰显“珍爱和平”的坚定决心。

有人类的铭记和参与,历史就是活着的。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我们国家以至高规格来祭奠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提醒当下的人们,南京之痛,亦是国家之殇。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从这个深刻含以上说,铭记历史是着眼当下乃至走向未来的底层逻辑。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正是为此而来。

历史清晰的告诉后来者来之不易的和平。不是在一片平地上凭空构建的海市蜃楼,而是在文明罹难之后的艰难重生,它不断接入到鲜活的现实语境,是珍爱和平的生动注解。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公祭等纪念仪式作了明确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再次明确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深切缅怀遇难同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让世界认清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让全中国、全世界应有的共同记忆,化为警醒和激励全世界、全人类的正义力量。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八十六年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答案是掷地有声的: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彻底翻过去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要看到一些国家还在妄图篡改战后秩序,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高规格设立公祭日,捍卫历史真相,正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有力拨正。记忆并非是永不磨灭,关键还在于人的铭记,铭记那份历史的痛感,深刻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和平心声和正义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李鸿忠同志出席并讲话,他指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响彻南京上空的防空警报,警醒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沉悠远的“和平大钟”,寄托着对和平的珍爱和渴望。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何佩霖)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