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四下基层”,深入了解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显得尤为重要。“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旨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四下基层”的热度不断攀升,背后反映出基层矛盾和问题的突出。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层面临着民生、环保、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的和谐稳定,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四下基层”号召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声音。这不仅有利于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也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升党的执政基础。
从“四下基层”到“基层四亮”。要让“四下基层”真正发挥实效,关键在于落实。“基层四亮”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成绩,以督促干部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亮身份”,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时,要主动亮明身份,与基层群众建立直接联系,让群众知道他们是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亮职责”,领导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基层问题要有回应、有解决方案,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亮承诺”,领导干部要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作出的承诺要兑现,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亮成绩”,领导干部要定期向基层群众汇报工作成绩,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以“四下基层”为契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四下基层”不仅是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基层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工作效率;二是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三是引导群众参与,鼓励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号召,切实履行职责。同时,要以“基层四亮”为导向,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基层社会贡献力量。(陈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