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从“象牙塔”到“大熔炉”,从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建设者,是组织的信任更是培养,选调生应以此为荣,牢牢把握这段经历,只有严守这份“上路指南”,才能不断行稳致远。
紧把“忠诚为党”的方向盘, 以坚定的姿态,追寻践行之路上的“党旗星光”。“忠诚是为政之魂,是最重要的政治操守。”选调生身为党的青年干部,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做大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表率和楷模。若理想迷茫、信念不坚定,就容易丧失原则,思想上患上“软骨病”,进而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在百年党史、科学理论中汲取深厚智慧和精神营养,系好对党忠诚的“扣子”,努力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要以“不负青春、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主动投身至艰苦一线、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去,啃“硬骨头”、算“烫手账”,把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落实在行动上,把青春的汗水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
稳踩“拜师求学”的油门板,以勤勉的模样,追寻求知之路上的“真理之光”。“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唯有怀着“拜师求解”的心态,筑牢理论根基、练就实干本领,方能补齐短板不足、淬炼本领担当。一方面要拜书本为师,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耕读中,自然能加深体会、领悟思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需及时解决,认真记录,多读与勤思相结合方能透彻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拜群众为师,在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第一步就是要俯下身子,深入群众,放低姿态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请教群众,才能将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成破解难题的办法。其次,倾听群众心声与意见是拜师的关键。听取“老师”的意见,不仅要能拉得下脸面,更要接得住批评,在不断的反思与整改中实现自我能力的突破,行真正顺应民意之事。
系牢“清正廉洁”的安全带,以纯洁的操守,追寻奉献之路上的“初心之光”。“干净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无论是“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坚决誓死忠于革命事业的李大钊同志,还是誓要改变兰考风貌的“好干部”焦裕禄、“不坏一点规矩、不拿一点好处”的“人民公仆”朱治国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诠释使命,将一生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选调生初入基层,如同娇嫩的小树苗扎根泥土,要茁壮成长,就必须根基稳固,从参工第一天起就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以防政治“贫血”。在工作中要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少些私欲、多些纯粹,做到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面对何种“算计”“诱饵”,都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本色。工作之外要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严格按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自己,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同时也要严格家教家风,经常向家人宣传党的纪律和政策法规,防止在家风建设上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做到真正“两袖清风”。(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 张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