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
“小雪似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小雪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处处都展现初冬景象。在这寒风凛冽的冬季,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不能被寒冬“吓唬”住而畏手畏脚、不能被低温“冰冻”住而藏身于家,要以激情点燃干事创业火把,在躬身实践中让群众身暖心暖情更暖。
烧旺“同频共鸣”解忧火,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雪”,御失声断联之“寒”。“满肚墨水何须道,唯有真诚近其情。”政策再好,老百姓不知晓,就有沦为“空中楼阁”的风险,只有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才能在执行落实上形成共振。党员干部在下基层宣传政策时,一方面要在宣传形式上下功夫,发扬“小蜜蜂”精神,多几次“敲门行动”,做到“声入人心”,把“讲台”搬到“家门口”“开班讲学”“送课上门”,深刻运用好“集中宣讲”“新媒体宣讲”“乡村墙体漫画”等多种方式,结合基层实际,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要在宣传内容上下功夫,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示范带头学、原原本本学、入心入脑学、结合实践学,做到给别人“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用真诚打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离带”,既要“声入人心”又要“深入人心”。
烧旺“脚沾黄泥”求是火,踏调查研究之“雪”,御走马观花之“寒”。“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关键意义在于能直面一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做好“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克服坐在办公室里“电话调度”“微信调研”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式的做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进火热实践天地,用好“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让每一项决策都有“泥土味”,都有“烟火气”。调查研究结束以后,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还需要经常“回头看”,持续关注、持续跟进、持续用力,建立“调、研、用”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通过清单化推进、经常性回看、阶段化督查等方式,谨防似“一阵风掠过”点到为止,以高质量调研推动攻坚破难、创先争优。
烧旺“案无积卷”实干火,踏信访接待之“雪”,御被动办公之“寒”。信访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也是把解决突出问题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化解的重要途径。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信访接待日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为党员干部践行宗旨、造福人民树立了榜样。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把“登闻鼓”主动搬到百姓当中去,把谨慎“防访”变积极“下访”,尤其关注“难啃的骨头”“烫手的山芋”“难解的死结”,要坚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有效化解矛盾在萌芽阶段。同时要转变信访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领域、系统、行业、部门,集成多方社会力量,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出击”,化“多头跑腿”为“一站受理”,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在“村里面”、困难解决在“家门口”。
烧旺“初心为民”暖心火,踏现场办公之“雪”,御隔空把脉之“寒”。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当年宁德寿宁县下党乡环境和条件异常艰苦,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但习近平同志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三进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奔走于大山深处的崎岖道路间,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瑞雪可兆丰年,为民之心同样能实现与人民群众更紧密、更深切、更有效的血肉联系。“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用心用力为基层解难题;就是要把“办公桌”搬到生产车间、房前屋后,用走遍“千村万寨”的铁脚板收集“千家万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心中有数”。对能够立马解决的,要拿出“马上就办”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以“销号划账”的精准举措当场处置、现场解决;对需要深入研究的,要限时解决、跟踪问效,做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确保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切实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 张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