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系列时政微视频《习近平“典”亮新时代》,4月23日,即世界读书日之时,此栏目特撷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援古证今的同期声,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学习。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2年4月23日,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希望。
为何读书?立身。一个人,要能够独立地生活在世上,能够对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习就是立身的根本途径,而读书是学习的根本。从咿呀学语、模仿他人到在校学习文化知识,再到成年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人都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过程中的营养完全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思想,形成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这样叫做立身。习总书记曾说过:“学习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可以充实人的思想,培养人的性格,健全人的人格。人只有思想和身体都独立了,才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最终立身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志存高远,顶天立地的人。
怎么读书?辨入。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传承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但万物都有两面性,书也有好与坏,优秀与落后之分,所以在读书的修正过程中要提高辨别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既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再将从书中汲取的营养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把功夫下到一定程度上,终身坚持,那么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亲切的长者谈话,然后再从“长者”这里拓宽好书的渠道。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浩如烟海,学无止境,人无完人。只有通过不断读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趋于完美,更加独立,更加明智,让自己立于世,成于身,德才兼备。在总书记的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 蔡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