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问题由矛盾产生,矛盾是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根本,解决问题就需要化解矛盾,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复兴中华的探索之路上注重问题导向,深挖每个发展阶段问题背后的矛盾因果,从而寻找化解突破口,赢得新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矛盾风险,需要做好根本性思考。“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当发现问题时,不只是解决浮在表面的问题现象,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问题症结,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限制,抓住根本,才能药到病除,斩草除根。宋代诗人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明快”,说的是思考如打井,起初思绪如初水浑浊,但随着思考渐深,慢慢就会清晰明朗起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害怕思考,渐渐地就会找到矛盾化解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矛盾风险,需要做优全局性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分清矛盾主次,就需要我们从大局出发,做好全局性谋划。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每一个细小问题,其背后的矛盾症结往往都是根出同源,我们着手处理时,如果只是单个问题进行化解,而没有从整体进行治理,最终的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
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矛盾风险,需要做强长远性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好计划,实施起来才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都是在党中央精心制定的计划、规划中一步一步向好发展,落到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化解矛盾时也同样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从长远利益着手,避免出现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窘迫。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强规划才能更好化解矛盾风险,为一方发展保驾护航。(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铁山镇人民政府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