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终身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大历史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百年大桨”划好“党史之船”,行稳致远,共赴远方。
当思想理论的“掌舵人”,把准方向“不动摇”。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思想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清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的前提就是端正思想,主动打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磨洋工”式学习,“囫囵吞枣,不加咀嚼”的“被动式”学习,“赶鸭子上架”式的“应付式”学习等方式,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汲取历史“营养剂”,认清现实“清醒剂”,指导未来“教科书”的关键之举和根本之措,从打好“理论桩”、补足“精神钙”、筑牢“思想魂”做起,练好“长久之功”,党史才能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才能根本上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
当人民群众的“划桨人”,咬定民生“不放松”。民之所望,政治所向,力之所至。学史、知史、懂史、明史的落脚点就是力行,用“大历史观”解决好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要立足实际摸清问题。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催生诉求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必须下实功、发实力、用实劲,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定路线的方式到田间、车间、家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要多措并举解决问题。情况清是基础,解决好是关键,落实就要真落实,就要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通过“一户一策”“一企一策”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在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中提升群众幸福之感。
当好正心明道“领航人”,笃定思想“不偏移”。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就要求党员干部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自觉打扫“思想”灰尘,系正行为“纽扣”,增强政治“免疫力”。因此,党员干部唯有将清正廉明作为“赶考路”上的“必选项”,从小事小节入手,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行稳致远,时刻保持“再出发”的精神状态,始终昂扬“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品质,经常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人民立场,不贪图小利、名利,多为了大局、全局,在循环往复的自我革命中掸去“思想尘”、明白“贪欲害”、破除“心中贼”。(定州市子位镇 李佳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