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以文化建设铸就基层发展“向心力”

2023-01-10 11:02:29 | 来源: 中廉在线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人们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富口袋”,而更多的追求“富脑袋”,人们的向往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吃饱穿暖,更多期待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然而当下,在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文化设施不全、文化活动单调乏味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为基层发展“铸魂”。

建设文化阵地,让百姓“身有所栖”。基层建设需要文化滋养,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对基层发展的引领作用,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之需,但唯有让文化久驻,才是长久之计。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为群众送知识这一“活水”,更要为百姓建储存文化的“方塘”。在基层的实践中,一些地方通过建设文化礼堂、文化长廊、开辟文化广场、建设社区图书阅览室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群众提供攫取知识、滋养精神的场所。

丰富文化活动,让百姓“心有所享”。如何利用好文化阵地,举行百姓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是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前部分地区存在农家书屋常年关闭,文化礼堂沦为摆设等现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难以发挥效用。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创新思维,丰富文化活动形式,让文化走进百姓、扎根群众。依托社区、乡村阅览室举办读书月活动,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朗读、知识竞赛、主题阅读、灯谜竞猜等;鼓励各地利用剪纸、年画、灯彩等非遗项目,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鼓励群众参加舞龙、舞狮、灯会、庙会等节日活动。让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唱响文明,丰富了居民的新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精气神,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关键是要结合当地群众特点,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只有让文化活动吸引人,才能发挥文化启迪心灵、滋养精神的作用。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文化建设应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振乡村精神风貌、营造基层向上向善风气、塑造民族精神文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铸魂”工作,让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培肥基层文化植根的沃土,助推基层发展行稳致远。(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 潘倩芸)

责任编辑:东郭成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