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强化组织领导,让流动党员“安家”。流动党员流动性较大,党员意识不强,针对流动党员不主动亮明身份、不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的问题,要实行流入党员“拉网式”排查、流出党员“跟踪式”管理,全面摸清底数,纳入组织管理,引导“安家落户”。要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做到结合实际、贴切需求,在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关键企业、大型居住小区流动党员队伍中单独或联合组建一批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在哪都能找到“家”,投入组织的怀抱。同时,还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拔讲政治、懂管理、知党务的流动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形成“头雁效应”。
强化跟踪服务,让流动党员“恋家”。为进一步拉近与流动党员的距离,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搭建服务管理平台,为广大流动党员解决“急难愁盼”。要结合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实际状况,以解决流动党员忧心、担心、操心和跟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为突破口,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普法教育,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权益保障、子女教育等各类帮助。要依托微信、QQ等平台,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群,做到应建尽建、应加尽加。同时,推荐政治表现良好、道德品行出众、模范遵守法律、热衷社会公益、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流动党员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后备人选。
强化沟通联系,让流动党员“兴家”。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实时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去向,过好党内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方式,本着简便易懂的原则,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应用平台,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关系所在党组织能够对流动党员的活动轨迹掌握一手资料,真正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进而极大地提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效率。要抓住流动党员春节、中秋等返乡节日契机,举办流动党员座谈会、茶话会、返乡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鼓励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反哺家乡。要对在工作岗位、社会公益、家乡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流动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