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勤浇“友谊水”,迎来了“枝繁叶茂”的生长期。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同正式访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并向其授予“友谊勋章”,同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就当前及今后一段的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11月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铁杆”朋友——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同日,执行“和谐使命—2022”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印尼访问,将开展为期7天的医疗服务;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兹......“密集”的外交动向无不向世界宣告: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外交都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真心诚意同各国友好合作,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交流和合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诸多国家谈“疫”色变,选择了“封闭锁国”以求自保。只有中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旗帜不动摇。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开展“云外交”,近三年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达181次,以视频方式出席重大外事活动78次,北京冬奥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各国领导人举行了20多场双边活动.......这一系列“硕果”给世界各国在疫情之下如何开展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疫情”时期,更需扩大“朋友圈”。
要同舟共济不要与邻为壑。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场“大地震”:经济发展疲软、生产力增长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崩溃、土地退化……所有挑战都表明,如果各国要保持稳定发展,现在就需要同舟共济,通力合作,减少壁垒,积极探讨数字、绿色、可持续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各国贸易畅通水平。同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方向发展。
要并肩作战不要隔岸观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时下,人类要战胜共同的敌人——疫情,除了要在国内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更要在国际上高效与其他国家精诚合作、联防联控、共享数据和资源,要在抗疫物资上互通有无,在科学研究上加强合作,在经济和生活各领域协调互助。只有世界各国抛开意识形态及文化差异,集中精力来强攻人类共同的敌人,才可能尽快战胜疫情。
要雪中送炭不要落井下石。2020年8月,赫特河省公国因新冠疫情宣告破产,2021年5月,巴西总统宣布巴西政府已经破产,2022年7月,斯里兰卡宣布国家破产.......新冠疫情,重创了世界,一些小国家,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每个国家都有理由要守望互助,对那些遭受重创的国家雪中送炭,力求携手共度“难关”。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疫情较重的国家和地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一些配套优惠政策,从而降低成本,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进一步稳定、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能力和水平,确保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掉链、不断链,为全球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之光。
黑夜不能遮挡黎明的曙光,疫情终将过去,衷心希望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下,各国人民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健康的世界再相逢、再出发,为世界友谊续写新的篇章。(云南省砚山县委组织部 沈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