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广大公务员的干事创业热情,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首次开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文件。广大基层干部当以此为荣,践行“管、育、激、监”四字并重,全面提高自身管理服务水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力求各项工作达到“人民满意”的效果。
建制度“管”,增强服务意识。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基层各级各部门要完善制度建立,推行挂牌上岗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统一设置好干部去向牌、办公席位牌,公开其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电话,明确服务职责、服务内容、程序、时限;实行首问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改进干部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线掌握实情、一线解决问题,镇村干部要形成定期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进行一线办公的工作制度,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同时拓宽与群众沟通渠道,通过走访群众、上门议事等方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打开群众“心门”,听取群众“心声”,搭建好基层干部定期与群众协商议事、合力办事的平台,形成共治格局。
强培训“育”,提升工作能力。学习是基层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持续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培训,通过集中轮训、专项业务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强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创新开展学习活动,由部门负责人、村(社区)书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重点讲授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通过互相讲、互相学,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做好基层后备干部的选育工作,大力拓宽后备干部的选任渠道来源,面向社会挑选“政治素质强、敬业意识强、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村“两委”干部与后备干部“结对子”、“1+1”传帮带,为后备干部搭好台子、压实担子。
重考核“激”,营造干事氛围。用好用活基层干部绩效考核“指挥棒”,树立起“凭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把“考分”与“考人”结合起来,对于在基层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担当尽责、吃苦在前的,在救急救灾、艰苦岗位上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的优先提拔重用。对于长期表现较差、成绩欠佳,遇事推诿扯皮的、给人民公仆形象抹黑的“躺平式干部”,一律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及时做好通报,酌情调离岗位。在基层各级各单位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好干事”的浓厚干事氛围。
严执纪“监”,筑牢思想防线。监督就在身边,纪律严在日常,帮助基层干部把好用权“方向盘”,提升政治“免疫力”,守好“政治关、权利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拧紧“安全阀”、筑牢“高压线”。基层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担当,牢记初心使命,维护好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要做到严已律己和言行一致、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严以修身,时刻保持公仆本色。不断加强工作运行透明度,让一切权利运行在阳光下,做到长督长查,常警常醒,防微杜渐。(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人民政府 黄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