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相互交织,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基层工作者应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需要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治理温度。“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基层工作者应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对于城区路面“脏乱差”、“乱停车”社区内“飞线充电”“牛皮癣”等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整治,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发展是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的安全、幸福保驾护航。基层治理就是要将人民的事放在心上,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行为准则,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才能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为社会和谐助力。基层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事关老百姓最基本的诉求,直接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老百姓诉求最集中之处,往往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需要尽心尽力办好的“大事”。从加强教育培训到完善监督管理,社会工作者们在理论学习中进步,在实践奉献中夯实,大大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提升基层治理科技化,智慧服务为便民“加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基层法治借助物联网操作系统、移动互联、大数据层层推进。从利用数字化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到借助科技力量,建立基层在线平台,各地踊跃行动,为基层治理按下了从“治”到“智”的“加速键”,为社会前进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
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时代挑战,基层治理仍需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基层治理是在一个社会结构日益开放、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的崭新时空环境中开展的,居民、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参与主体都需要在各自的边界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菱湖街道办事处 潘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