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检、考评工作中,“痕迹”是衡量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逐步地,考核评价仅以“痕迹”而不以“实绩”为主,而以“评时”为主,以“平时”为辅。“评时”是对“平时”的一种反映,只有在“平时”下更多的功夫,在“评时”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下苦功,不把基本功打好,不争当先,只想着应付考核,靠“借”、“借”、“拼凑”政绩,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评时”不能说好,要靠“平时”的努力。“平时”做的好,“评时”做的好,做不好的“平时”,就做不好的“评时”。迎接检查的部门,不能过于“唯材料”,也不会在数据上掺杂造假,将档案包装得漂漂亮亮,使出“招数”。这种讲究“评时”的精细记录,不但会让自己心力交瘁,增加工作负担,还会导致上级对下属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准确的判断,导致很多工作在平时没有落实落细。要在考评和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在平时用尽一切办法“争”,一切工作都要注重平时和平时,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深、细,形成了既要“评时”又要“平时”的良好风气。
成绩不是靠“评时”得来的,而是靠着“平时”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真正的成就,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上,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做得很好。要大力发扬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切实防止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偏差等现象,真正实现各项评比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彻底杜绝“平时”不努力、“评时”乱搞的不良风气。尤其是在考核中,不仅要有“大考”,还要有平常的“小考”和现场“直考”,还要考“及格”和“途中考”,这样,党员干部就会时刻处在考试的状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该做的事,做好该考的考。
党的品格,不是靠“评时”就能培养出来的,是靠“平时”锻炼出来的。党性不是“开开会”、“摆摆台”、“作作秀”就能体现的,要做到“求真务实、务实实干”,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所以,在“平时”和“评时”上,党员和干部都要争。“争”字,就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关键时刻能不顾一切”,才能让工作始终过硬。我们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集中精力搞发展,集中精力搞事业,集中精力搞落实。要坚决杜绝平常“评”不“争”的坏风气,真正让所有“假把式”都没有“市场”,让“优秀”和“先进”当之无愧。(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