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总书记多次提到“人民”二字,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领会“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擦亮“底色”、提升“成色”、永葆“本色”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在“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中擦亮理想信念的忠诚“底色”。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信仰所在,也是一百零一年来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经验所在。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最鲜明的政治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中,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能无往不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提升干事创业的奋斗“成色”。行动上的实干担当是检验政治定力的根本标尺,对党忠诚,人民至上,不是空的口号,而是实干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必须倍加珍惜有限的岗位奉献期,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工作为无上的乐趣,树立“想为”的思想自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强化“敢为”的责任担当,把能力运用在“会干事”上;提升“善为”的能力素质,把力量凝聚在“干成事”上。让“想为”“敢为”及“善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真作为”的主旋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透工作,用过硬的本领展现新时代的新作为,真正成为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永葆清正廉洁的初心“本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一直处于变动中的政权得以留存,并带领人民在斗争中最终获得胜利,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益于党风对民风、政德建设对社会道德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将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刻在骨子里,增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政治修养,涵养“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才能以想为的境界、敢为的担当、勤为的作风、善为的能力,锤炼“能干事”的本领。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聚合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在学深悟透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信笃行中积极担当作为,以忠诚的“底色”、注足奋斗的“成色”、彰显人民至上的初心“本色”。(高原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