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拔尖”是指提拔而成为优秀的人才,“冒尖”是指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而取得成就从而得到大家公认,“拔尖人才”是干部中的佼佼者,“冒尖人才”是干部中的领跑者,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拔尖人才,更需要冒尖人才。
提拔是选拔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效率较高,在初期也有利于选拔到优秀人才到各个岗位中去。但选拔人才要警惕两个陷阱,“晕轮效应”和“帕金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凭个人喜好选拔干部,对于自己喜欢和亲近的人,会放大他们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陷,把他们放到与他们不匹配的工作岗位中,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帕金森”效应是指选拔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让自己不被比自己优秀的人取代,会选拔一些能力平庸的人,同理,这些能力平庸的人也会选拔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后期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怪象,长此下去,选拔不到真正的人才,会出现办事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的状况。
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我们要注重选择“冒尖”人才,他们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得到大家公认进入领导干部队伍,给乡村振兴带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形成“鲶鱼效应”,给那些拔尖人才以危机意识,让他们不断进步形成良性竞争。相较于那些被动的拔尖人才,冒尖人才更懂得在自身发展中吸取经验,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这些往往是拔尖人才缺少的。纵观历史长河,古往今来的开拓者大都是“冒尖人才”,如张良、韩信之辈,他们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进取得到刘邦赏识;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韩信可以说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以说刘邦可以平定天下,两人功不可没。
选拔好冒尖人才离不开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这个时候,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监管好用人程序,在选拔中不徇私舞弊、暗箱操作,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全面深入挖掘人才,这样才能真正选拔好冒尖人才,摸清各类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把各类人才用在需要他们的地方,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确保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人尽其职,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人民政府 杨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