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基层治理才是最大的治理

2022-10-17 15:07:12 | 来源: 中廉在线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深入到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大国之治,大在疆域、大在人口、大在变化;大国难治,难在繁复、难在冗杂、难在基层。只有做好基层治理,才能答好新时代“大国之治”的考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而基层治理的基础首先是基层建设,基层建设须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我国人口众多,治理复杂程度高,基层治理存在治理效能偏低、运转不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留痕主义等短板。补齐短板没有捷径,须得走实、走宽、走准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方面,要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创新服务项目,打造服务队伍,解民忧、问民盼、谋民利;另一方面,要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将“人民满意”贯穿于基层治理工作的始终。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基层治理须得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确保政策落实不变形、不走样。真正将“上面千条线”汇聚到“基层一张网”,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的立体化、网络化、制度化和责任化,让便民利民工程真正为民服务,切实把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谓“烹”,文火慢炖也。须得守正笃实强建设,久久为功补短板,绵绵用力抓落实,才能以“基层善治”助推实现“大国之治”。(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国家统计局镇雄调查队 陈凤娟)

责任编辑:上官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