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乡村振兴中,驻村工作队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组织力量。因此,在制度上为驻村工作队保驾护航,在落实上通坦途,一定程度的“解放”才能真正发挥驻村工作队应有的作用。
一是解放思想,健全组织体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主要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优秀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但事实是由于人力资源紧张,导致大多数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对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知识没有明显特长,存在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落实有差距的问题。因此充分挖掘村级产业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并加强教育培训,建立驻村工作队联系村级产业能人的组织体系,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为乡村产业能人提供保障,进而提高制度落实的操作性。
二是细化任务,完善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为“一宣六帮”,工作方式有“八法”,但面对下发任务清单“模糊化”,未能将任务要求到具体事、具体人,任务标准也未设定具体,加上缺乏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导致驻村工作队呈现“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心里,同时,工作“留痕”现象在基层仍然较为普遍,出现驻村第一书记主抓“印证材料”现象,导致抓乡村发展精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根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队工作成效考评机制,在开展跟踪问效时多听困难,给基层减压肩负,让工作队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留痕”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三是强化保障,完善政策措施。当前乡村振兴面临农村思想落后、产业发展规模小、农产品销售渠道不通等多种困难,即使各驻村工作队制定各种发展《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农村发展思想不够解放,缺少群众及村干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没有健全的操作方案,一定程度上缺乏政策支持,导致驻村工作队对发展慢慢失去信心,从而出现“按部就班”缺少创新的局面。因此充分利用调研作用,根据农村实际,在保证大方向不变目标,进一步制定科学化、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为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梳理信息,强化信念,不断提高驻村工作队工作积极性。(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杨宗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