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贵在打造好人才引擎。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鼓励文化产业领域企业家、创业者、创意人士、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和各类相关人才深入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文化产业特派员”将为乡村振兴种下文化的土壤,绽放创意之花。
孕育乡村品牌,乡土气息“飘香四溢”。中国几千年的乡土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悠久厚重的古代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些独特的内在禀赋一旦被激活,会对乡村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特派员”的重要作用就是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因地制宜,挖掘提炼本土乡村精神的内涵实质,转化为鲜明、特色、接地气的地域品牌形象,实现乡村全域品牌化,迎合日趋年轻化消费市场“品牌消费”的特征,消除消费者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感,提升乡村品牌价值,创造乡村品牌经济。
保留传统风貌,乡愁乡风“清新质朴”。乡愁具有普遍性,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的乡愁,乡愁也具有特殊性,每个地方的乡愁又有其各自特征。要想留住原汁原味的乡愁,就要杜绝乡村发展中盲目大拆大建、破坏传统风貌、机械化照搬、低水平复制城市模式等现象。“文化产业特派员”的重要作用就是指导乡村走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提升乡村规划水平、风貌设计品质等,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保护好村落传统风貌,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基本要求,增强乡村审美韵味,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魅力。
产品创意升值,三产融合“繁花似锦”。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乡村仍有许多亟待开发、包装、延伸的产业,如茶叶、中医药、民俗工艺等,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文化产业特派员”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自身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优势,凭借文化企业的资本实力、对文化领域的认知,有力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各类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文旅、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业态。有效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激发内生活力,文化人才“百花齐放”。“文化产业特派员”从国家层面发出强烈信号,鼓励、引导更多文化创意人才全方位、大规模进入乡村。从前,我们常常“送文化”下乡,现在,我们要转换思维,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文化产业特派员”的重要作用就是深入田间地头,培养、发现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民自我表现、自我展示,打造一支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黄婉星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