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2022年第7期,习近平总书记说:“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三农”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生态宜居是实现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农业持续发展需要实干。我国农业一直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效率低、过于粗放,产品质量还没有保障。我们要加快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整合土地资源,加快提高低品质农产品向高品质农产品转化,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这不仅需要政策的统一标准,还需要农业生产者观念的转变,摒弃简单粗暴的生产方式,加快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改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强。
稳就业,需要创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返乡。就业难成为现象问题,农民需获得更多就业渠道。传统种植业只能让他们温饱,要想致富还要靠各方面结合。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更多可能。农业与加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成立合作社,发挥各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发展绿色农业。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民,所以只有农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如今信息化时代,我们既要主动利用大数据发展农村,精准定位农村发展,也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电商平台,让农产品出去,让农民富口袋,建设好农村。(邱锦雪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