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第一书记”任务重、责任大,拿出真功夫、硬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乡村振兴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群众幸福感,“第一书记”,既是肯定,更是责任,只有“第一”的担当,才配得上“第一”的称号。第一书记要多接点地气,要多点泥土味,要多吃农家饭,要真心对群众,要用心做工作,集乡村振兴、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于一身,发挥各自特长和部门优势要为重点检测村传授好现代技术、引进项目,积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 ”、集体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等工作,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起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实效。
重点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村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在乡村振兴中带头人的责任。当好政策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协调员、实现小康的参谋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这就要求“第一书记”,必须家家到、户户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能关在屋里,闭门造车,想当然的将自己主观意志强加给贫困村民。硬措施,就是要实事求是的按照“一村一方、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要求,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帮扶措施,确保把每一村、每一户的发展都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上,使乡村振兴工作真正“瞄准靶心、打到十环、精确无误”。
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经常联系走访群众,参与便民利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第一书记在最前线,既当指挥员,帮助拿方案,想对策,把握大方向,坚定总目标,又当战斗员,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在前边,把工作做到实处,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帮助群众增收。让选派下去的第一书记工作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检验成效在一线。让惠民政策不能停留在文件中,不能卡在半路上,不能揣在口袋里,要实实在在传达到村民心中去,让他们根据政策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