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汲取“红色养分”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22-03-29 16:05:49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要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日,云南省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踔厉奋发、真抓实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关键是要创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实施组织体系织密建强行动,强化爱党护党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强组织之根——抓党建引领各族群众一心向党,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以“建班子、强阵地、提素质、激活力”为抓手,选优配齐基层党组织“两委”班子,选拔在各族群众中有能力、有声望、对党忠诚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边疆民族地区顺利贯彻落实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从软硬件两方面建好活动阵地,确保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础性作用,高起点谋划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服务发展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由党组织牵头谋划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党员干部要争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以提升党组织凝聚力。通过在生产生活中的思想交流,各种困难帮扶,与村民开展多层次的思想沟通,形成党组织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格局,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全村各项事业中的“主心骨”。以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关内容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担当使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同时,要抓实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持续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抓好国门党建,让国旗和党旗飘扬在边境一线,树牢各民族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

育产业之果——抓党建引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不断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念好“生态经”、打好“特色牌”,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巩固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挖掘发展潜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同时,加强少数民族村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回村创业,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党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发力,通过探索“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合作社+党员+农户”“学校+企业+党支部+基地”等模式,提升当地特色农作物、经济作物、药物作物种植组织化水平,打造一批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此外,应积极与国内几大电商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链,创新产品研发,做好产品宣传和外销,做好线上线下产品营销。同时,探索以绿色山水为主线、民族风情和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为特色、历史文化为底蕴的旅游模式,在打造集特色、生态、品质于一体新型田园乡村旅游上下功夫。

蕴文化之馥——抓党建引领各族群众做好传承与弘扬,不断筑牢基层底蕴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一方面,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文化服务阵地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馆、文化室建设,或依托现有党建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群众大舞台等文体设施建设,静态展示民风民俗物品、民族服饰、乐器、手工艺品,保存民族文化记忆。其次,以民族歌曲、舞蹈、服饰普及推广为核心,宣传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行集农耕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境民族民间文化名片。再者,坚持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丰富学习形式、常态督促指导,确保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取得实效。由村“两委”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宣传队,通过入户走访、广播宣传、升国旗、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不定期组织汉语学习会,由乡镇党委牵头,组织定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竞赛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主题演讲、排演歌舞小品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在活动中比学、赛学、争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凝团结共识——抓党建引领思想交流融合,不断增强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的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抓手,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一方面,围绕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覆盖,积极开展民族理论学习。基层党组织可每月开展一次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典型经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其次,深入挖掘民族团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增强民族团结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典型宣传,扎实推进“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宣传教育,促使形成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共识。同时,应始终坚持各个民族的节日大家都一起过,把节日作为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民俗相融的平台,逐步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组建少数民族文艺队,在民族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倡导文明新理念,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充分利用和依托“红色资源”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党建与民族团结文化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基层党建文化拓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深度和广度,使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亲如一家,筑牢民族团结情感纽带。(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