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022-03-28 15:24:36 | 来源: 中廉在线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名片。2016 年以来,中国制造向世界亮出一张张创新名片: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国产大飞机蓄势待飞,华为、小米等品牌引领消费潮流,寻找暗物质的卫星“悟空”动于九天之上……这些都表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然而,与发达制造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产量、进出口数量、从业人数等都在全球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更多是充当制造者的角色,而不是创造者和设计者。那么要驱动“中国制造”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强化“中国智造”的广泛运用。这就需要让“中国制造”插上“智”的翅膀。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需要人之智,集众人之智。时至今日,旧有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能寄望于少数研究人员,而是要充分借助国民的聪明才智。集众人之智,发挥“双创”和工匠精神借“双创”之东风,促使工匠精神成为人民创业创新的根本只需。工匠精神是提升“双创”的跳板,“双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熔炉。“双创”和工匠精神,核心都在于“众”和“创”,人人是创新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汇聚一个个精益求精、追求细节的“微行为”。通过工匠技能合作共享,每个人折善而从,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大融合。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需要业之智,集产业之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着差距。而由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华带来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成为加速推动中国工业转型的巨大引擎。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先进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在这一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互联网+制造”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重视“中国制造”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中国智造”,全力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化,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范子博)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