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村晚”须提高品味拒绝媚俗

2022-03-28 13:43:29 | 来源: 中廉在线

一直以来,除夕夜看央视春晚已是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其精湛的演技受到国人的青睐。近年来,由于文化娱乐的发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村民自办自导自演的乡村春节联欢会——“村晚”也逐渐“火”了起来。这种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晚”为乡村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但由于农村春晚从方案制定到活动开展缺乏专业性指导,缺乏审查环节,活动流程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因而呈现内容良莠不齐、表演形式粗糙、低俗和媚俗的现象,作为丰富农村群众精神食粮的“村晚”须在品味上下功夫,为群众真正分享到与时俱进文化盛宴。

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传递正能量。宣传部门、文广局等部门和各乡镇要重视“村晚”等村级文化发展动态,把方案策划、节目编排、排练等融入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环节中,结合新时代建设美丽新农村工作和当地民俗文化特点,尽量为广大农村群众呈现健康向上的“文化盛宴”。各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工作人员认真把关,保证呈现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可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乡镇干部参加到“村晚”各个环节中,避免“村晚”内容低俗、表演无骨,确保“村晚”走稳走远走心。

二是要发挥年轻才干优势注入活力。每年春节,在外务工和大学生都会返回家乡,结合时代发展,动员这些生力军积极参加“村晚”活动,成为“村晚”节目的主力军,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让他们精心策划、主动表演与时代接轨、焕发朝气的节目,通过小品、相声、舞蹈等方式助阵“村晚”,为村庄凝聚人气、强化情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

三是要把“村晚”统筹到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去考虑,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振。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的现代化,更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农村文化的现代化是保持农村活力,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应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统筹到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去考虑,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振。(刘荣盛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