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调研要讲究“真、苦、深、硬”

2022-03-03 17:40:08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揭示真相、探求规律、推动工作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尽力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自觉抓住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身入”更要“心至”,时时刻刻握紧主动调研的“竹竿”,把存在的矛盾困难搞清、搞透,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调查研究要较得“真”。真调研,不是照搬别人的模式,不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过程,更不是趁机会采风观景。不实的调研只是按规定的路线蜻蜓点水,调研方式是花架子,现场交流也是根据稿子宣读,最终的报告也懒得自己动手,借鉴一篇类似的调研报告一改动就大功告成。调研的主题估计到最后都没彻底明白。调研的自主性太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假调研”,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还损害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要率先垂范,真正的为群众考虑,去调查了解群众的心声,抛开流程,放下稿子,用心去观察,用手去记下,把群众的需求意见真切的落在一份独一无二的报告上。

调查研究要吃得“苦”。苦调研,领导干部调研要有甘于吃苦受累的作风。且不说就上了年纪的领导干部,就是平常人在没水没电的地方待十天半个月也未必吃得消。基层群众的生活并不是无忧无虑,更多的是艰苦的环境与道不尽的苦楚。没有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休息、同娱乐的“五同”精神,是很难了解到真实问题的。

调查研究要下得“深”。“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深调研,一是深入群众,走进群众的生活;二是深入调研,把问题研究透彻,找到解决措施;三是深入问题,遇到问题要学会举一反三,反复推理。越是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领导干部越是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亲自察看、亲身体验。看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让调研更具科学性。不深入调研,会明白别人的报告代替不了自己调查,别人的意见也代替不了自己研究。只有亲身出马的调查,而不是老爷式的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要过得“硬”。“察之精而尽其变”。调查是一个摸透情况的过程,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则是一个分析归纳、对调查材料进行深度“发酵”的过程,是调查的升华和深化。“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时,既要有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更要有综合分析、提炼归纳、洞察事物本质的脑力,必须要把调查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在缜密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深化调查,如此反复,不断把零散的、感性的、粗浅的认识系统化、理论化、深刻化,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内在的联系,得出正确的结论。(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杨斌)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