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经不起“磨炼”、担不住“重担”的党员干部是难以成大器的。做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实干“不怕苦”、奋进“不叫苦”、为民“不觉苦”,练就“咽苦吞甘”的干劲,方能磨练斗志,才能成为基层的栋梁之才。
实干“不怕苦”,在“摸爬滚打”中担当栋梁之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农村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习近平一干就是七年,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乡亲们说他是“吃苦耐劳好后生”。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长期以来,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拔营攻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新的目标征程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是要拿出“不怕苦”的担当,“第一”时间扛起责任使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工作作风,在基层开好局、蹚好路、赢口碑,用脚底板的“肉糨子”踏出“实干”新篇章。
奋进“不叫苦”,在“千磨万仞”中考验栋梁之才。“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丹砂就像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样,在奋斗的道路上即便是历经“千磨万仞”的考验也“不叫苦”。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摔打中寻得突破,在磨炼中锻造毅力,在人民的大考中永葆艰苦奋进的革命初心,才会在险滩中收获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在弯路上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民“不觉苦”,在“百炼成钢”中打造栋梁之才。“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棘手困难的工作,越考验人,也越锻炼人。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处理基层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新任务层出不穷,更是徒增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基层党员干部以“面壁十年”的精神,静下心来,专心致志,一锤一锤敲,一件一件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方可尽早成为“行家里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初心就是在最艰苦的岗位、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危险最突出的时刻扛起责任,践行为民干事的使命和担当,冲得上、豁得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进取意识,涵养“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才能在历练中壮筋骨长才干。(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孟令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