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福建的系列采访实录,透过习近平总书记坚实的足迹,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大局、敢为人先、一心为民、务实担当的真挚情怀和崇高精神。结合自身履职基层的工作实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必须树牢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基层大地上。
坚持以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组织上让我到政府工作,我一定牢牢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不管你当什么官,我们的政府永远都是人民的政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亦需要将“人民”二字镌刻心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扛在肩上,把为民排忧纾困、做好事办实事抓在手上。当前阶段,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县委要求,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重视基层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调研就不要决策。他从厦门到宁德、福州,再到省里工作,不仅重视调研、躬行调研,而且讲究科学调研、高效调研,始终坚持先调研后决策。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的精神,充分认识调研在确定地方战略定位和制定地方发展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意义,坚持聚民心、借民力、用民智谋发展。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开展一线调研、“随机”调研,扎实开展“代表联系群众”、“田头协商”、“民主评议”等活动,亲近基层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全方位考察,更加细致地了解地方特点、难点、痛点,更加深刻地领会民众期盼和诉求、更加真实地掌握各方面基本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为“在基层干大事”打下坚实基础。
走出“特色”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结合国情,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先后为厦门、宁德、福州和整个福建“量身定制”了发展规划,指导地方建设工作,帮助福建一步步走到了生机盎然、辉煌灿烂的今天。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地方发展建设的掌舵人和践行者,不能盲目跟风、贪大求全,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必须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客观认识地方特色、优势、潜能,以及短板、难点和限制,对症下药,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智慧农村、共享村落、“生态农业+”等乡村发展新模式,着力补齐设施薄弱短板、攻克资金匮乏难点、破除人才短缺限制,切实突出产业特色、放大资源优势、深挖人文潜力,走出一条契合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真正把基层村庄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强化务实作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基层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空喊口号,而是需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当成一项重要事业深入践行。要保持斗争精神,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敢于挑战陈规旧章,敢于破除顽瘴痼疾,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深化乡村体制机制改革和新风文明建设。要充分结合村情、乡情、民情,积极谋划契合民众诉求的民生工程,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彰显人文魅力的乡村景观,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带动村民创业就业,促进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好”局面,全面提升基层老百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岚下乡人民政府 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