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宁德》等系列采访实录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篇》,真切的感受到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我们要充分运用好习总书记提出的众多战略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以主动担当的诚心,铸就忠诚之魂;以坚定不移的恒心,凝聚奋斗之力;以人民至上的真心,坚定为民之情。在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中不断践行初心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南平新篇章。
一、以主动担当的诚心,铸就忠诚之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无数爱国将领、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主动担当作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古有“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今有“耄耋之年主动请缨勇斗病毒”的钟南山院士、“白衣执甲、逆风前行”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闻汛而动、筑牢生命之堤”的党员干部。新时代的我们有幸处在和平年代,战争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我们要依然要始终保持忠诚于党和人民,主动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和作风;要把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化为修身立业的“风向标”“指挥棒”,自觉做到在思想上、立场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同德、同向、同频,不断铸牢忠诚之魂。
二、以坚定不移的恒心,凝聚奋斗之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于开始的人很多,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到最后,大多是因为缺乏了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期、收官之年,离最终的胜利仅差“一步之遥”,也许有人认为已经“胜券在握”了,没必要紧追蛮干,可以放松、放慢前进的脚步,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导致“功败垂成”的往往是最后关头,因此,我们始终要保持“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奋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坚定不移的走到胜利的终点。
三、以人民至上的真心,坚定为民之情。“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厚植“根”基,才会“枝繁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二字重逾千钧。据统计在5000余字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52次提及“人民”,在9月8日的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中习总书记145次提及“人”这个字眼,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深厚的“鱼水之情”;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实干事,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要真正在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下足了“功夫”,切实把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建阳区童游街道水尾村党群工作者 王小珍)